Quantcast
Channel: 刘锡诚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22

{转}“顾颉刚与中国现代民俗学史专题”

$
0
0

“顾颉刚与中国现代民俗学史专题”课程阅读篇目

来自: 蜜三刀(“古有屠龙刀,今有蜜三刀。”) 2013-04-24 20:21:19

第一讲、顾颉刚与民俗学 

东岳庙的七十二司 
东岳庙游记 
北京东岳庙和苏州东岳庙的司官的比较 
泉州的土地神 
天后 
两个出殡的导子账 
圣贤文化与民众文化 
以上载《顾颉刚民俗论文集》、《顾颉刚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妙峰山》,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此书又载《顾颉刚民俗论文集》卷二、叶春生编《典藏民俗学丛》第一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浪口村随笔》,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又载《顾颉刚读书笔记》卷十六)。 

参考: 
李景汉:《妙峰山“朝顶进香”的调查》,《社会学杂志》第2卷第5,6期合刊,1925年。 
常宽:《妙峰山琐记》,载叶春生编:《典藏民俗学丛》第三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刘锡诚主编:《妙峰山•世纪之交的中国民俗流变》,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年。 
吴效群:《妙峰山:北京民间社会的历史变迁》,人民出版社,2006年。 
王晓莉:《碧霞元君信仰与妙峰山香客村落活动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1年。) 
韩书瑞:《北京妙峰山的进香之旅:宗教组织与圣地》,《民俗研究》,2003年第一期。 

问题: 
1.顾颉刚妙峰山调查的意义。 
2.顾颉刚民俗学的思想要点和方法。 
3.顾颉刚的民俗学与其历史研究的关系。 
4.当代中国民俗学应该向顾颉刚学习什么? 

第二讲、顾颉刚与故事学 

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第一册 
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第二册 
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第三册 
以上载《顾颉刚民俗论文集》卷二 

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 
宋王偃的绍述先德 
虞初小说回目考释 
以上载《顾颉刚古史论文集》卷一 

参考: 
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顾颉刚:《孟姜女故事论文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3年。 
黄瑞旗:《孟姜女故事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陈泳超:《尧舜传说研究》,南京师大出版社,2000年。 
万建中:《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柳田国男:《传说论》,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年。 

问题: 
1.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对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史上的意义。 
2.顾颉刚故事学研究的方法。 
3.传说、历史与历史记忆。 
4.传说诞生和演变的历史-地理背景。 

第三讲、顾颉刚与神话学 

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 
答刘胡两先生书 
讨论古史答刘胡二先生 
鲧禹的传说 
息壤考 
以上载《顾颉刚古史论文集》卷一 
三皇考 
以上载《顾颉刚古史论文集》卷二 

参考: 
茅盾:《中国神话初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11年。 
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载《古史辨》第七册。 
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 

问题: 
1.古史辨学派与中国现代神话学的诞生。 
2.中国神话的发现:三皇五帝从历史到神话。 
3.顾颉刚神话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第四讲、顾颉刚与歌谣学 

吴歌甲集 
吴歌余集 
苏州的歌谣 
苏州唱本叙录 
山歌序 
吴歌小史 
苏州近代乐歌 
以上俱载《顾颉刚民俗论文集》卷一。 
诗经在春秋战国间的地位 
硕人是闵庄姜美而无子吗? 
从诗经中整理出歌谣的意见 
论诗经所录全为乐歌 
瞎子断扁的一例——静女 
以上俱载《顾颉刚古史论文集》卷十一 

参考: 
朱自清:《中国歌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 
胡适:《白话文学史》 

问题: 
1.顾颉刚与北大歌谣周刊。 
2.顾颉刚的歌谣搜集活动。 
3.顾颉刚为什么要研究民间歌谣。 
4.顾颉刚的歌谣学思想。 
5.诗经、歌谣与口头传统。 

第五讲、顾颉刚与古代地理学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卷五(关于中国古代地理想象的论著) 
昆仑文化与羌戎文化(《顾颉刚古史论文集》卷六、《古史辨自序》下册) 
尚书研究讲义(《顾颉刚古史论文集》卷八) 

参考: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卷六(中国古代疆域史) 

问题: 
1.顾颉刚的古代地理学思想。 
2.地理想象与地理知识。 
3.《山海经》、《禹贡》与中国古代地理想象的关系。 

第六讲、顾颉刚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说” 

古史辨第一册自序 
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 
秦汉的方士和儒生 
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 
尧典著作的时代问题之讨论(《顾颉刚古史论文集》卷八) 

参考: 
《古史辨》第一册 

问题: 
1.古史辨运动的兴起:历史和思想背景。 
2.什么是“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说”。 
3.顾颉刚历史研究的方法。 
4.顾颉刚的历史观如何导致他关注民间文学和民俗学。 

综合参考书目: 

施耐德:《顾颉刚与中国新史学》,(台北)华世出版社,1984年。 
王汎森:《古史辨运动的兴起》,台北允晨文化,1987年。 
张京华:《古史辨派与中国现代学术走向》,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9年。 
陈其泰:《古史辨学说评价讨论集》,京华出版社,2001年。 
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 
吴少珉:《二十世纪疑古思潮》,学苑出版社,2003年。 
文史哲编辑部:《“疑古”与“走出疑古”》,商务印书馆,2010年。 
陈岸峰:《疑古思潮与白话文学史的建构 : 胡适与顾颉刚》齐鲁书社,2011年。 
刘起釪:《顾颉刚先生评传》,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 
顾洪:《顾颉刚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 
顾潮:《顾颉刚学记》,三联书店,2002年。 
顾潮:《顾颉刚年谱》,中华书局, 2011年。 
王煦华:《顾颉刚先生学行录》,中华书局,2006年。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2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