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和旧京戏园子
刘锡诚
作为近代倡导收集民歌民谣的第一人的刘半农先生,对北京的民众文艺,特别是对旧京的俗曲和戏园子里上演的戏曲,也极具兴趣。他对北京民众文艺的搜集与研究所作的贡献,理应写在北京地域文化的史册上。
刘半农曾把从清光绪八年(1882年)三庆班到宣统三年(1911年)安庆班北平40家戏班子上演过的几百出戏的戏单收集起来,编成了一部六册的《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料》。这本珍贵的北京地方文化史料著作,前编二册系由刘半农编,名为《戏薄》,后编由他的助手周明泰编,于1932年8月作为“几礼居戏曲丛书”第二种在北京出版。这些戏单上,不仅写着戏班的名称,某年某月某日在什么戏园演出的戏名,主要演员的名字,而且对每个戏班和剧目都编了号。如:福寿班,光绪廿四年五月初九,演出地点庆和园、广德楼,演出剧目《嫁妹》。又如:义顺和班,光绪廿五年已亥岁腊月初十,外串代灯,1、《赐福》;2、《百寿图》;3、《(钟馗)嫁妹》(何桂山)。这部戏剧史料集大体搜尽了晚清末年到民国初年北平戏班、戏园子、上演剧目和主要演员诸多方面的资料,特别珍贵的是有些戏在社会转折时期不断解散,又不断复出的资料。
这些史料,不仅是研究中国戏剧史和北京在清末民初作为北方戏曲重镇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中国和北京在从帝制到民国时期的社会情况的重要资料。
写于1998年4月21日
发表于《北京晚报》1999年1月25日第2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