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丁露君:昌乐石雕石刻
【转】昌乐石雕石刻 新闻作者:丁露君 我县位于鲁中南丘陵东北部边缘、泰沂山脉北麓,境内的孤山系第三纪石灰岩构成,所出石灰石颜色纯正、质地细腻,宜雕刻、建筑。毛主席纪念堂建设时即砌有孤山石一块。独有的自然环境,为昌乐石雕石刻艺术的产生和传承提供了条件。自古以来,这一带便因有精湛的石雕工艺传承,成为我国石雕石刻历史上代表性的区域。...
View Article【旧作】《昌乐文学作品选》序言
《昌乐文学作品选》序言 刘锡诚 家乡朋友们编了一本《昌乐古今——朱刘卷》,要我写序,既是古今,自然从历史文化到后工业时代的今天,颇为踌躇,颇费思考。想起1999年为家乡文友们编的《昌乐文学五十年》写的那篇序言来,翻看一遍,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可说的话。顺手发在这里做个纪念。——2016年9月9日...
View Article客家人的现实主义展现
客家人的现实主义展现 刘锡诚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09日 24 版) 缪俊杰继《烟雨东江》之后,最近又推出了一部以客家人生活为背景和主题的长篇小说《望穿秋水》。这部长篇新作对乡土社会的现实主义的描写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引起读者的关注。...
View Article那眼古水井
那眼古水井 刘锡诚 离开故乡整整50年了。随着年齿的增长,对家乡的思念越来越浓重,儿时记忆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常常闪现在脑际,有时甚至到了无法排解的程度。其实,养育我的父母,早已不在人世了,按理说,生我养我的那块地方,对于我来说应是无所挂牵了,但浓烈的乡情和亲情还是时刻缠绕着我。...
View Article俺村的土围子
俺村的土围子 刘锡诚 终于下决心回故乡一趟,去凭吊儿时的故园和村景,拜访儿时的亲朋乡里。五叔带我到我朝思暮想的那些地方,去做离家五十年后的旧地重游。世纪沧桑,家园巨变,许多地方已经不认识了。西北冢子上残留着的一小段土围子,使我的思绪汹涌波动,几至无法自已。...
View Article论风俗歌谣研究是国学
论风俗歌谣研究是国学 ——《国学门周刊》1926年始刊词 顾颉刚 [抄者小序:下面是顾颉刚先生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1926年始刊号所撰的《始刊词》中的一部分。其中所论风俗和歌谣研究是国学的组成部分的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界,仍然有着参考价值。故将其移录如此,供朋友们参阅方便。题目是笔者拟的。——刘锡诚 2016年10月9日] 我...
View Article刘守华:映日荷花别样红——读《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
映日荷花别样红——读《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 时间:2016年10月12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刘守华 刘锡诚著《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再版 刘锡诚先生的《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于十年前问世时,即备受学术界关注。这部经数年呕心沥血完成的百万字巨著,又加精心琢磨修订,印制新版,作为一位年过八旬的高龄学人的力作奉献给全国读者,不能不令人感奋赞佩。...
View Article红色歌谣选辑——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红色歌谣选辑 刘锡诚辑 背起锄头当红军 (瑞金中央苏区) 阿哥受苦当长工, 饿肚犁田头发晕, 忽然听到革命歌, 背起锄头当红军。 放下锄头拿起刀枪 (瑞金中央苏区) 房屋烧了呀盖起茅房, 茅房烧了呀飘流山岗, 掩埋了尸骸呀硬着心畅, 放下锄头呀拿起刀枪。 闹连连 (福建上杭山歌) 闹连连来闹连连, 打倒军阀杨逢年! 万恶军阀消灭后, 工农政权万万年! 闹花花...
View Article《双重的文学》出版
《双重的文学——民间文学+作家文学》出版 刘锡诚著 中国现代文学馆钩沉丛书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5年10月 目录 小序 胡适的民间文学论说 茅盾的神话研究及其他 周扬与我国民间文学事业 郑振铎在中国民间文学史上的地位 台静农:歌谣乡土研究的遗产 朱自清与民间文学 王统照与传统民俗文化 作为民间文艺学家的何其芳 对中国文学史模式的颠覆 文学家对民间文学学术的贡献 不倦探索者的足迹...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