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起航
——作家佚简中的文坛故事(陈残云)
刘锡诚
1978年12月,广东省文艺创作会议在广州胜利宾馆召开,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邀请重获自由未久的文艺界名家周扬、夏衍、张光年、林默涵等参加会议。12月11日,周扬在会上发表了那篇著名的长篇演讲《关于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学艺术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文艺”这个概念。周扬的文章分别在《作品》1979年2月号和《人民日报》2月23、24日发表,在文艺界影响很大。张光年、夏衍也在会上作了长篇讲演。会议结束后,评论家易准同志给《文艺报》写了消息报道。21日,广东省作协主席陈残云给我写来一封信说:
刘锡诚同志:
收到你的信很久了,几次要给你写回信,谈点文艺问题,但拿起笔来,又不知写些什么,写不出来,也就一直搁着没有回信。后来又忙于创作座谈会的事,现座谈会已告一段落,易准同志写了个简略的消息,已给你们寄去,我就不另外写了。
我们这次座谈会开得不错,大家思想解放,畅所欲言,周扬、默涵、光年三同志都作了整天的报告,对大家帮助很大,会上大家提出的问题,都作了具体的回答。我们提出了17年是红线,不是黑线,认为黑线是文艺界最大的冤案。我们提出的意见,正和光年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基本相同,大家想在一起了。是月6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我一篇文章,也谈了黑线问题,谈得委婉一些。后来在会上发言就更鲜明了。会上从工农作者到省委书记,一致否认17年存在黑线。
明天夏衍同志还要作一次报告,不知谈些什么。
过几天我要到上海去,对拙作《山谷风烟》稍作修饬即可付排,将由上海和广东两出版社同时出版,和梵扬同志同去。估计在沪住两周左右。
不尽,即此奉复,并祝
敬礼
陈残云
1978年12月21日广州
正如陈残云所说,以思想解放为旗帜的广东创作会议,在“新时期文学”发端时期写下了不可代替的一笔。广东创作会议的贡献在于,他们坚定地“提出了十七年是红线,不是黑线,认为黑线是文艺界最大的冤案。我们提出的意见,正和光年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基本相同,大家想在一起了。……会上从工农作者到省委书记,一致否认十七年存在黑线。”笔者在不久前发表的《采访本上的广东故事》一文中说:广东创作会议之后,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新时期文学’从此扬帆起航了。”
2016年4月7日
发表于《今晚报•读吧副刊》2016年11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