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谜说略
灯谜说略 刘锡诚 灯谜是一种篇幅短小的文学形式,是谜语家族中的独立一支。谜语由两大部类组成:一为民间谜语,俗称“猜谜”,为广大社会成员所创作(一般为口头创作和传承)和享用;一为灯谜,为文人雅士所创作(一般是书写在纸上并贴在灯笼上)和享用。...
View Article邓尉探梅
邓 尉 探 梅 刘锡诚 “观梅何时最相宜?东风残腊正当时。”小寒刚过,大寒未至,正值“残腊”之时,来到我国梅子的主要产地--苏州市吴县光福镇观赏漫山遍野怒放的梅花,真可谓是一件平生快事。...
View Article塑壁残影
塑壁残影 刘锡诚 苏州向南偏东约25公里,有一个叫甪直的小镇子。说她是小镇子,只是就人口而言,大约7000人;从经济收入而言,则不可小看,一年有好几个亿,比北方一个地区或地级市的总收入还要多!此镇北靠吴松江,南临澄湖,东与昆山县接壤,西通苏州,素有“五湖之汀”、“六泽之冲”之称,是一个名闻遐尔的水乡古镇。...
View Article马克思恩格斯与民间文学
马克思恩格斯与民间文学 刘锡诚 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著,而且也在文学研究的领域里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民间文学的言论和观点,成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的民间文艺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为了更有系统、更有成效地接受这宗珍贵的理论遗产,就必须对他们的有关言论和观点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与阐发。 一...
View Article民间文学的鉴赏家——读马克思收集的民歌
民间文学的鉴赏家 ——读马克思收集的民歌 刘锡诚 “当我离开你们的时候,对我来说,产生了一个新的世界,爱情的世界,而且是在憧憬的、空有希望的爱情开始之中……艺术也不如燕妮那样美。”——这是马克思在1873年给他父母信中的几句话。就在那个时期,马克思曾经把三本自己的诗集和一本亲笔抄录在纪念册上的民歌集赠送给他的未婚妻燕妮。我们要谈的就是这本民歌集中的几首民间情歌。...
View Article感于艾芜的第三次南行
感于艾芜的第三次南行 ——作家佚简中的文坛故事 刘锡诚 艾芜先生是我仰慕的老作家。除了读他的作品外,第一次引起我注意的是,“文革”结束后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恢复工作办的第一件大事,是组织一个作家团到广西去参观访问,艾芜先生被选定担任团长。...
View Article北京胡同里的民俗世界
北京胡同里的民俗世界 刘锡诚 胡同是北京纵横交错、两头贯通的小街道的称呼,是区别于其他城市而为北京所独有的一种景观。尽管日本人多田贞一认为,胡同的使用,并不局限于北京,中国北方大体上都有。在这些网络密集的胡同里,散布着以四合院建筑为主体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北方民居,居住着不同民族、不同背景和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家,代代相沿,形成了一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融洽相谐和的独特的京都都市文化。...
View Article多雨的夏天—五七干校琐记之一
多雨的夏天 ——干校琐记之一 1969年的秋冬,寒露前后,在塞外的官厅水库北岸,已是 寒气袭人了。正在干校工地上和泥脱坯干活,突然间接到邮递 员送来的一封电报。展开一看,原来是我妻子单位哲学社会科 学部文学研究所的军代表发来的,要我立即返京。我拿着电报 向连里请了假,便慌不择路地取道延庆县走山路赶往北京。到 京后,文学所的一位姓薛的军代表向我宣布:文化部干校不带...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