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刘锡诚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22

【梁庭望】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的倡导者

$
0
0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的倡导者

——2014年38日在刘锡诚从事民间文艺研究60研讨会上的发言

 

梁庭望(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

 

今天我们学校好多老师在路上碰到我,他们知道我要来参加这个会,都让我带着尊敬刘锡诚先生的敬意来,所以我首先代表中央民族大学从事民族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向刘先生表示敬意,祝贺他从事民间文艺研究六十周年,同时祝贺他的八十大寿。

中央民族大学的民间文学专业,跟刘先生特别有缘,因为刘先生自50年代中期起至80年代末,前后两度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工作过。民族大学在文学研究方面起步是很艰难的,开始我们什么都没有,解放前也没有民族文学这么一个学科,连名字都没有,所以50年代起步的时候,我们就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去取经。我曾经到这个单位去过几次,当时我们请教的两个人,主要是刘锡诚和陶阳。他们或许已经记不得了,但是我们还记得,因为他们接待的人太多了。从二位先生那里,我们得到了很多的帮助,包括理论上的指导。大家都知道,在55个民族中,只有十几个民族有文字,这十几个民族因而有作家文学,而差不多四十个民族没有作家文学,有的都是民间文学。所以我们当时起步研究的时候,必然大量关注民间文学。这个槛是绕不过去的。中国文学史应该包括少数民族文学,包括民间文学;没有民间文学,没有少数民族文学,中国文学史是不全面地。

   我们中国的文学史,非常好,非常丰富,但也有一个问题,大都是“雅”文学,说的难听一点,就是贵族文学,能进文学史的,基本是“部级”干部,最小的陶渊明,也是个处级干部吧,民间文学是进不了文学史的,进入文学史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就更少了。所以在这个情况之下,我们从刘先生那里得到很多的启发,他在理论上给我们的指导很大,我们才把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研究逐步地开展起来。

目前,“民间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声音好像还是很微弱,在学科目录上被降为三级。刘先生为此呼吁过,我也认为不公正。民间文学是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到改革开放以后,到了80年代,接近90年代,国家民委开过一个会,才最终承认了民间文学,结束了我们少数民族当中有二十几个民族没有文学的历史。我们民间文学的研究在起步的时候,曾得到他的帮助。

刘锡诚先生这一生当中,对民间文学非常重视,在理论上有很多深刻的阐述。他是农民出身,在他的一生当中,一直记住老百姓,因为民间文学就是草根文学,就是老百姓的心声。我们现在很少关注老百姓的心声,这是个问题。他毕生为此呼吁,我相信会产生效应的。我们要把民间文学、民族文学的研究,继续往前推进、提升。

再次感谢刘先生,谢谢。

                                                              2014年3月8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2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