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刘锡诚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22

龟蒙难知身后事

$
0
0

龟蒙难知身后事

刘锡诚

 

    晚唐诗人和文学家陆龟蒙的墓,座落在苏州市一个名叫甪直的小镇上。距离上海淀山湖风景区,只有16公里。我们来到这里凭吊时,正是腊梅花开的严冬。

    陆龟蒙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从这些名号里,就可以看出他是个奇人。自幼聪明过人,善写文章,但举进士不第。曾做过很短时间的湖州和苏州刺史的幕僚。《新唐书·隐逸列传》说:“举进士不第,往从湖州刺史张抟游抟,历湖苏二州,辟以自佐。尝至饶州三日,无所诣刺史,蔡京率官属就见之。龟蒙不乐,拂衣去居松江甫里,多所论撰。虽幽忧疾痛,赀无十日计,不少辍也。文成,窜囊箧中,或历年不省,为好事者盗去,得书熟诵……乐闻人学,讲论不倦。”陆龟蒙性情刚直,“不与俗流交”。所谓“俗流”者,就是指的那些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因受官场冷落,愤而弃官,后半生隐居于松江之畔,边事农耕,边事撰作。死后葬于甫里,明代改名甪直。此名沿袭至今。

    但龟蒙隐居的地方究竟何在,史籍上说法不一。宋人朱长文《乐圃记》说,他的祖母吴夫人所购乐圃园,就是陆龟蒙当年隐居之所:“昔戴顒寓居,鲁望隐归,遗迹迄今犹存,千载后,吴人犹当指此相告曰:‘此朱氏之故圃也’。”据《苏州府志》云:“乐圃在雍熙寺西。”在今苏州城内西北部。明人钟惺《梅花墅记》则说陆龟蒙的隐居地在甫里:“(许)玄衤右家甫里,为唐陆龟蒙故居。”许玄祐,乃钟惺朋友许自昌的字,他在甫里建有一座名为“梅花墅”的名园。据《姑苏采风类记》:“梅花墅在甫里姚家弄西,万历中许自昌所购,地广百亩,潴水蓄鱼,榆柳纵横,花竹秀擢,辇石为岛,攒立水中。”也有人说,陆龟梦当年的隐居地和死后墓地都在用直之郊的白莲寺。

    如今的陆龟蒙墓座落在古保圣寺跨院的一角,占地约一亩,封土高12米。虽是严冬,墓顶上依然长满了茂密的青草。一条长约20米的甬道通向墓冢,甬道的两旁,是苍翠的林圃。墓前立有“唐甫里先生墓”石碑。甬道尽头修建有陆龟蒙斗鸭池,池中的水清澈洁净,水面上结着薄薄的一层冰凌。水池四角的石栏望柱顶端,雕有四只形象可掬的鸭子。鸭子均作回首顾盼状,像是在水中游弋时受到诗人的叫唤,而回首相望的刹那间,栩栩如生。斗鸭池中心建有清风亭。亭中原塑有龟蒙先生执卷阅书塑像,现已无存。斗鸭池的东西两侧,建有东垂虹桥和西垂虹桥,俗称庙挑桥。此二桥系明正德十三年(518年)里人为纪念诗人而造的一座小型砖砌拱桥,在镇中72座桥中为最小者,因而在历史上格外引人注目。这两座东西相对,连接清风亭和斗鸭池的桥,小巧玲珑,构思新颖,装饰性强,在参天蔽日的一对古银杏树掩映之下,显得古拙而清雅,很符合诗人的身份和心境。在斗鸭池北边,还保存着两只用敲击作响的武康石雕凿而成的斗鸭槽,长米、高宽各078米,斑斑剥剥的槽身上布满了青苔,据传系当年陆龟蒙喂鸭的遗物。陆龟蒙酷爱饮茶,“置园顾渚山下,岁取租茶,自判品第”。一边喂鸭,一边饮茶撰作,保持着诗人的落拓不羁和清高不俗。这清风亭和斗鸭池,不正是诗人的“不与俗流交”品格的象征吗?

    作为一个无法实现其政治报负的封建时代的文人,陆龟蒙玩世高蹈于水乡,与农民同苦乐,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民。他“有田数百亩,屋三十盈,田苦,下雨潦则与江通,故常苦饥”。他生活在老百姓中间,深知老百姓的疾苦和上层统治者的腐败。在农事之余,他作诗论撰,一方面,描写他周围的自然景色和歌咏人间的纯真情操,另一方面,又借小品文发表一些关于社会弊端的犀利见解,以抒襟怀。他清贫而终,但他的精神世界确是充实的,他的名字和他的文章一起受到了后人的尊敬。

    诗人一生流传至今的诗文有《笠泽丛书》四卷、《甫里先生集》二十卷等。《全唐诗》录其存诗十四卷、《全唐文》录其存文二卷。此外,他还写了一部农学专著《耒耜经》,详细记载了犁、耙、铲、碌碡等农具的发明经过、制作和使用方法。陆龟蒙的诗,大部分是吟咏水乡景物的,像“渤氵解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新沙》)那样讽刺官府、触及社会问题的毕竟不多。而他的散文则不同。在晚唐文风衰落的情况下,他的散文显示出独特的光彩和锋芒。《野庙碑》、《登高文》、《田舍赋》、《记稻鼠》等篇章,对当时社会黑暗和政治腐朽的揭露和讽刺,显得十分辛辣犀利。他借土木之神,讽喻统治者:“今之雄毅而硕者有之,温愿而少者有之,升阶级,坐堂筵,耳悬匏,载车马,拥徒隶者,皆是也。解民悬,清民之偈,未尝贮于胸中。民之当奉者,一日懈怠,则发悍吏,肆淫刑,殴之以就事,教神之祸福,孰为轻重哉!”这些义愤填膺、不吐不快的言词,不是说明他是与下层老百姓命运与共吗?

    无怪乎,甪直各界人民至今还不忘这位古代诗人,对他的亡灵礼敬甚勤,而为了纪念他们心中的诗人,他们日复一日地在这座千年古墓前,积淀起了一层层的蜡油和一堆堆的香灰。点燃香烛是我们中国老百姓纪念亡人的风俗习惯。尽管陆龟蒙在文学史上并不是评价很高,可是,诗人在这些识字不多的普通人心目中所享有的地位却是崇高的,那是因为,他用自己的小品传达出了人民的心声。如果有好事者,再为他另立一碑碣,把上面所引他讽刺那些“升阶级,坐堂筵,耳悬匏,载车马,拥徒隶”的“雄毅而硕者”的一段话镌刻于其上,供今人瞻仰,倒可能更符合先生的心愿。可惜,龟蒙难知身后事呀。

    我悔不该没有想起带一束鲜花。便顺手从甬道旁的林木花丛中采摘了一枝盛开的腊梅,献给这位深受老百姓爱戴的诗人。我们静静地伫立在诗人墓前,用我们的心来凭吊他。

 

                                             1997年3月20改定于东河沿

发表于《中华工商时报·百草园》1997414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2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