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院榴花
午院榴花 刘锡诚 我家的院子里种了一棵石榴。因为树干是几株拧在一起的,长得奇形怪状,像城里人培植的盆景。枝叶却长得出奇的繁茂,两米见方的树盖,长得齐窗口那么高。每到五月,树上开满了火红的花朵。红花映衬着翠绿的枝叶,把我们的农家小院装点得异常美丽,给干完了农活晚归的人一种非常宜人、非常清爽的感觉。...
View Article龟蒙难知身后事
龟蒙难知身后事 刘锡诚 晚唐诗人和文学家陆龟蒙的墓,座落在苏州市一个名叫甪直的小镇上。距离上海淀山湖风景区,只有16公里。我们来到这里凭吊时,正是腊梅花开的严冬。...
View Article北大学人与甪直塑壁
北大学人与甪直塑壁 刘锡诚 古物馆里的罗汉雕塑 苏州向南偏东约25公里,有一个叫甪直的小镇子。说她是小镇子,只是就人口而言,大约7000人;从经济收入而言,则不可小看,一年有好几个亿,比北方一个地区或地级市的总收入还要多!此镇北靠吴松江,南临澄湖,东与昆山县接壤,西通苏州,素有“五湖之汀”、“六泽之冲”之称,是一个名闻遐尔的水乡古镇。...
View Article郝苏民《骆蹄梦痕》序
郝苏民《骆蹄梦痕》序 刘锡诚 郝苏民兄发来一封邮件,是他刚刚编好的随笔集《骆蹄集》的文稿。附言说是为自己即将到来的生日准备的一份礼物,要我为之写序。细细琢磨他所拟定的书名,不期然地就想到了“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诗句,也就从中多少读出了他的苦心:他把自己比作一匹终年在漫漫沙洲里负重跋涉不辞劳苦的老骆驼。以骆驼自况,对他而言,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View Article故乡之忆:齐文化发祥地
故乡之忆:齐文化发祥地 ——《昌乐古今•朱刘辑》序 刘锡诚 《昌乐古今——朱刘辑》出版发行,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朱刘是我的故乡,我对家乡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家乡人前来索序,我自然却之不恭,欣然应诺。...
View Article作家浩然的第二故乡
作家浩然的第二故乡 刘锡诚 《浩然与昌乐》序 在建国50周年、也是政协成立5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的故乡昌乐县的政协编了一本《浩然与昌乐》的文集,收录了作家浩然同志与昌乐有关的一些作品、文章、讲话和史料。浩然来电话,嘱我为其写一篇短序。无论是看在家乡父老的份儿上,还是看在多年来与浩然的文学交往的份儿上,我都是义不容辞的。只好勉力而为了。...
View Article【马昌仪】《鼠咬天开》引言
《鼠咬天开》引言 马昌仪 你听说过直支翁的故事吗?你知道直支翁是谁吗?齐白石老人当年住在北京西城跨车胡同时,曾画过一幅《鼠子闹书斋图》,上有题词曰:“吾友直支翁画梅花百幅不厌”[1] ,白石老人把吱吱直叫的鼠称为直支翁,把大闹书斋,在纸上印满状似梅花的足爪印的鼠戏称作吾友,可见人与鼠的关系实在非同一般。...
View Article保护古傩的功臣
保护古傩的功臣 ——王光普《甘肃古傩》序 刘锡诚 己丑春节前夕,接到王光普先生从兰州的来信,要我为他所编著的《甘肃古傩》一书写序,并随信寄来了几份有关他与民间艺术结缘的剪报和手写的资料。展读来信,他那副病态而消瘦却依然透着刚毅和顽强的面庞,立刻浮现在了我的脑际。...
View Article民间故事:人类最早的启蒙教材
民间故事:人类最早的启蒙教材 ——《世界民间故事精品》序言 刘锡诚 任何一个人,不论他的民族、肤色、性别和年龄如何,一旦他来到这个世界上,他就会自觉咸不自觉地接触到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并从中得到认识世界和处世生存的知识,受到道德、理想、艺术和审美的薰染。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又是人类最早的启蒙教材。...
View Article赫哲族的文学奇葩——《伊玛堪》序
赫哲族的文学奇葩 ——《伊玛堪》序 刘锡诚 闻名已久的赫哲族最重要的民族文学遗产——《伊玛堪》就要正式出版了。它的问世,不仅对赫哲族的文化建设来说是一件大事,而且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