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刘锡诚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22

西藏灵山圣水的讴歌者

$
0
0

廖东凡《灵山圣境》序

刘锡诚

 

廖东凡先生是一位以田野调查为强项的当代杰出的民间文艺学家和民俗学家。他对西藏的各类民间文艺和民俗事象,无论是载籍中记载的,还是活在民众心中的,做过悉心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无不了如指掌,谈论起来如数家珍。就西藏民间文艺和民俗风情而言,在朋友们的心目中,他无疑是个“西藏通”、“活字典”,大家都为他的博识而感到骄傲。他勤奋著述,笔耕不辍,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所熟悉的获奖作品集《西藏民间故事》和专著《雪域西藏风情录》以来,20年间,他(包括与别人合作的)已经出版了二十多部有关西藏民俗风情和民间文艺的著作和选集,可谓洋洋大观!

东凡的民俗学著述,有自己的特点,即以实证的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搜集和描述存活于民众中的民俗事象,以科学的态度,不加修饰地记录和保存下它们原本的形态,并从大量的材料中提取出应有的结论,文字似行云流水,所论深入浅出。在他的笔下,读者看不到玄虚的话题和“拿来”的主义,尽管他在学术上不是一个孤立主义者。任何实事求是的学者,都不可能超越时代,只能向读者提供他的时代所有、或可能所有的材料和结论。廖东凡的著述正是这样。我们从他过去的著述中所看到的,大抵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西藏民间文化的鲜活形态;我们从他过去的著述中所认识的,大抵也是八九十年代前后那个时代西藏民众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形态。他原汁原味地把他所亲历的那个时代的西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圣山灵水、高原风貌记录下来,描绘出来,奉献给读者,与读者分享,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快事。

从原始时代起,人类无不是依山傍水而居的。山水养育了人类。儒家有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智者无不赋予他们所喜爱、所敬畏、所崇拜、所讴歌的山水以高尚的文化的品格或丰富的信仰的内涵,把它们塑造成与人类相依相存、造福人类的神山灵水。在内地,被称为东岳的泰山就是这样的一座被赋予了神圣的品格的神山,被称为母亲河的黄河就是这样的一条被赋予了神圣性格的灵水。在西藏,岗底斯神山,雅拉夏姆神山,古拉长日神山,若吉康桑神山,念青唐古拉神山,阿尼玛卿神山,等等等等,都是被民众赋予了神灵之气的神山。《圣山灵境》就是一部记述和探寻西藏的圣山灵水的书,一部揭示人类与神山灵水相存相依的神秘故事的书,一部展示生活在这些神山灵水之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信仰仪式的书。慝将是多么诱人的一部书啊!

40多年前,我也到过西藏,到过不少地方。路途很是艰难。因为那里的神秘的文化吸引着我,引诱着我,所以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到那里去看看。但我在那里勾留的时间太短,了解得非常肤浅。不像廖东凡,对那里的山山水水了如指掌,对那里的人民亲如手足。但西藏在变,如同任何时代都不会停止在一个固定的刻度上一样。20世纪80年代以来,是西藏社会变革最为迅速的年代,而改革开放和“后工业时代”的巨大冲击,特别是旅游业给西藏的民间文化带来的“超常”的功能嬗变——从信仰载体、娱神自娱,到娱乐旅客的功能嬗变,不仅是西藏的社会变迁的佐证,更重要的,是西藏文化变迁的佐证。

前年东凡因病住院治疗,出院后又继续做康复治疗,却仍然一如既往地穷筋苦骨、终日矻矻,或著书立说,或撰写专栏,没有一刻停止过自己手中的笔。好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的知识分子!在病中,他以顽强的毅力战胜病魔,完成了他的六卷西藏本土文化的论著。如今这部著作就要付梓了,东凡要我为其写一篇序言,谨以此文相赠,作为对他的笔耕生涯的纪念和祝愿,也请读者诸君指教。

2006年春节于北京

注:廖东凡著《灵山圣境》,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2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