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民俗学会
中山大学民俗学会 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民俗学会成立于1927年11月。该会第一任主席顾颉刚,第二任主席容肇祖,研究所改组后的第三任主席杨成志(1936年始)。 (一)民俗学会简章(成立时) 一、本会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民俗学会。 二、本会以调查,搜集,及研究本国之各地方,各种族的民俗为宗旨。一切关于民间的风俗、习惯、信仰、思想、行为、艺术等旨在调查、搜集、研究之列。...
View Article【陶思炎】刘锡诚——民俗学理论家与探索者
刘锡诚——民俗学理论家与探索者 陶思炎/著 [摘要]刘锡诚先生从事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研究凡40余年,作为理论家和探索者,近年在原始艺术和文化模式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其《中国原始艺术》和《象征--对一种民间文化模式的考察》等著作在理论探索、实证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刘锡诚;民间文艺学;民俗学;原始艺术;文化模式...
View Article腊月里说过年
腊月里说过年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一个民俗节日。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即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古代叫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辛亥革命后,改行公历,把公历的新年叫做元旦。为了有所区别,把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定为春节。于是,春节这个名称就这样延续下来了。在老百姓中间,通常还是流行着“过年”这样的俗称。...
View Article乌镇的香市
乌镇的香市 刘锡诚 借着浙江省民间文学工作者们在历史名城余杭(临安)聚会的机会,主人陪同我去谒拜著名现代作家茅盾先生的故乡乌镇。乌镇虽是个人口不多的江南小镇,但由于茅盾在他的作品中的多处描写,而成了广大读者所熟悉的名镇。小镇的风土民俗生活,也因而得以永远载入史册。...
View Article刻刀下的历史
刻刀下的历史 ——高佃亮《蔚县剪纸的创新与发展》序 刘锡诚 剪纸艺术是一种老少咸宜、雅俗共赏、世代相传、极具广泛性和普遍性的民间艺术形式。据可考的历史,滥觞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北朝时期的“对马”、“对猴”图案剪纸实物,在漫长的农耕社会条件下得到发展并臻于成熟。剪纸扎根于民间,地域特色鲜明,多出自妇女之手,女性意识强烈,故在艺术学中常以“母亲的艺术”名之。...
View Article【刘锡诚】葫芦与人类起源神话
葫芦与人类起源神话 刘锡诚 在长达三四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里,我国的原始先民就地取材,制造出了散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沿海一带以及华北、东北等广大地区的陶器、牙骨器和玉器等器皿或装饰品,并且在这些造型精美的器皿和装饰品上,刻制或绘制一定的花纹或图案,使之成为具有审美价值的原始艺术品。...
View Article《民间文艺学的诗学传统》-2-马克思恩格斯与民间文学
马克思恩格斯与民间文学 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著,而且也在文学研究的领域里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民间文学的言论和观点,成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的民间文艺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为了更有系统、更有成效地接受这宗珍贵的理论遗产,就必须对他们的有关言论和观点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与阐发。 一...
View Article马克思恩格斯收集的民歌
马克思恩格斯收集的民歌 给 爱 人 (德国民歌) 多少个黑夜、白昼顺序过去,昼夜只有一个梦想在我心中——想着你,想着我们的幸福。我的命运也完全由你决定。 当星星熄灭了最后的光辉,当太阳带来了清晨的问候,我的爱人这时在做些什么?我不知道。在孤寂中我感到忧愁。 明亮的热闹的白昼刚刚静息,黑夜的阴影又在大地上降落,黑夜的忧愁紧紧压住了我的心:我的爱人这时在做些什么?...
View Article家乡的苦菜
家乡的苦菜 刘锡诚 清明节和老伴一起回了一趟阔别50年的家乡,为已经去世多年的父母扫墓。坟头上嫩绿细密的小草,悄没声息地从松软膨胀的土壤里钻了出来。沟畔上,道路边,野地里,树根下,到处都像是铺上了一张张绿茵茵的地毯。一些叫得出和叫不名的小野花,也陆续开放了,紫色的,黄色的,粉红色的小花朵,星星点点地,把一片片绿地点缀得煞是好看。在繁多的野花野草中,我特别喜欢苦菜。...
View Article中山大学民俗学会
中山大学民俗学会 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民俗学会成立于1927年11月。该会第一任主席顾颉刚,第二任主席容肇祖,研究所改组后的第三任主席杨成志(1936年始)。 (一)民俗学会简章(成立时) 一、本会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民俗学会。 二、本会以调查,搜集,及研究本国之各地方,各种族的民俗为宗旨。一切关于民间的风俗、习惯、信仰、思想、行为、艺术等旨在调查、搜集、研究之列。...
View Article《绍兴童谣采风集成》序言
《绍兴童谣采风集成》序 言 刘锡诚 绍兴童谣,是指主要流传于古越地中心绍兴及周边一带的童谣。她是广大人民群众(其主体是儿童)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集体创作、加工,主要以口耳相传的文化形式传承下来的口头文艺作品。童谣是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了民众的心理情感,承载着民众的文化记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是中国民间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