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碑的诉说
刘锡诚
记得五十年代初,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就从学校图书馆里借阅过现代革命作家冯雪峰写的电影剧本《上饶集中营》,一面读着,一面被那些囚禁在上饶集中营里的英雄们的事迹感动得热泪涟涟。上饶这个小城市也因此而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里。不久前,借到上饶参加一个会议的机会,来到上饶集中营旧址参观凭吊,重温了那些震憾人心的悲壮故事。
在一大片葱茏苍翠的丛林中,一座高耸的尖顶石质纪念碑,在空中闪烁着耀眼的白光。任何纪念碑都是神圣的,也都会隐藏着许多感人的故事。我每次凭吊纪念碑时,都忍不住会产生许多的联想。古往今来,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不可避免地要在历史的风尘中淹灭得荡然无存,只有石头制作的纪念碑能够长存于世,把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告诉来者。矗立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纪念碑,是用新四军革命志士的血肉凝铸起来的。这些英勇就义于敌人的酷刑和刀枪之下的革命先行者们,就长眠在这被鲜血染红的土地和芳草之中。
在距离这座尖顶的无名烈士纪念碑不远的地方,几株枝叶繁茂的树木掩映着一座圆形的水泥墓,这是当年茅家岭暴动中负责军事指挥并在暴动中得以活下来的李胜将军的墓。他在临终前留下遗言,死后要把他的骨灰安葬在茅家岭他的死难的战友们的无名墓葬旁。他不留恋八宝山那所革命者的圣殿,而无愧无悔地执意要回到他战斗过的、而且留下过很多战友鲜血和埋葬着他们的尸骨的这片热土。他的遗愿得到了后人的尊重。现在,他就安详地仰卧在战友们流过鲜血的土地里。
他的事迹,我们是刚刚从解说员的介绍和陈列厅的图片说明中知道的。1942年3月,日本侵略军加紧进攻,国民党军部望风溃逃,盘踞在上饶的“三战区”各机关开始向闽北山区转移。关押在茅家岭监狱里的共产党员,针对着当时的情况,明确提出了组织被囚同志举行越狱暴动的计划。李胜与一起被关押在茅家岭监狱的中共党员王传馥、宿士平、陈子谷、吴越一起组成暴动委员会。他担任军事指挥,把握时机,于5月25日组织和领导了震惊全国的茅家岭暴动。王传馥和一位叫钟袁平的同志受伤,后被敌人杀害,其余24人都胜利地冲出了牢笼,几经艰难,与在福建的部队汇合,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李胜将军的这段经历,据说在“文革”那些疯狂的年月里,反而成了受到不公正待遇甚至迫害的口实。事情发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其情其景是不难想见的。我心里思忖,李胜将军所以在临终前留下那样的遗言,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参观了关押革命志士们的牢房和侩子手对付革命者的各色刑具,听罢讲解员关于上饶集中营和茅家岭监狱情况的介绍,在场的朋友无不对在这里死难的先烈和幸存下来的革命志士充满了敬意。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拨开青草,来到长满了青苔的李胜墓前,眼眶里噙着热泪伫立了好长一会,默默无言地向他的英灵致哀。在高大的无名烈士纪念碑旁,他的墓是唯一有名有姓的一位。他以革命者执着的情怀,在冥界(假若有冥界的话),加入了在斗争中死难的战友们的行列,他们无言地接受了他。他是他们忠实的战友,忠实的战友,他没有忘记他们。
上饶集中营是一座残酷的炼狱,但它锻炼了一批钢铁般的革命斗士。他们为后代树立了革命气节的风范,这是中国青年的无价之宝,是永远不会褪色的。叶挺将军在关押期间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正气压邪气,不变应万变!坐牢三个月,胜读十年书!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些气贯长虹的诗句,将与高高的纪念碑共存!
尖状的烈士纪念碑,远离开喧嚣的闹市和人群,安详而肃穆地屹立在山坡上,静静地指向深邃的苍穹。在婆裟的绿树红花间,那坚硬的石头闪着明亮的光。它将把这里发生的一切,诉说给后来者。
1996年1月31日
发表于《中华工商时报》1996年4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