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闲门”
相伴“闲门” 刘锡诚 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17-03/28/content_16_1.htm 向往有一间自己的书房,最初是1958年春天跟随路工先生到江浙沪等地调查新民歌、访书时,在宁波参观明代著名藏书楼天一阁时萌生的。...
View Article【缪俊杰】老朋友
【缪俊杰】老朋友 日期:2017-03-22 07:34:25 作者:缪俊杰 缪俊杰 前不久,我与文艺界的几个老朋友相约聚会。有的朋友多时不见,我想和他们多说几句话,所以早早赶去。 我原以为,这些朋友大都八十多岁的人了,垂垂老矣,定会老态龙钟。想不到,这些朋友们虽有些老态,步履不如当年,但碰面后,见他们都神清气爽,谈笑风生。心中感到快慰。...
View Article为歌师陈兴华五言体《亚鲁王》点赞
为歌师陈兴华五言体《亚鲁王》点赞 栏目:观察 作者:刘锡诚 来源:中国艺术报2017-04-07 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history/20170407/index.htm?page=/page_3/201704/t20170407_360147.htm&pagenum=3...
View Article仁者茅盾
刘锡诚:仁者茅盾 原创2017-05-15刘锡诚朝花时文 茅盾这封具有历史意义的信,对各地文艺家落实政策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开启了通往在中国文艺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的大门。...
View Article柯杨遗简两通——悼友人柯杨先生
柯杨遗简两通 ——悼友人柯杨 刘锡诚 柯杨不幸逝世,从大量的文学书简中找出柯杨写给我的两封书简,以为纪念。 与柯杨、(台)陈益源在龙虎山会议结束后放排泸溪河上 柯 杨致刘锡诚 (1991年9月26日,兰州) 锡诚兄:近好!...
View Article乌镇的香市
乌镇的香市 刘锡诚 借着浙江省民间文学工作者们在历史名城余杭(临安)聚会的机会,主人陪同我去谒拜著名现代作家茅盾先生的故乡乌镇。乌镇虽是个人口不多的江南小镇,但由于茅盾在他的作品中的多处描写,而成了广大读者所熟悉的名镇。小镇的风土民俗生活,也因而得以永远载入史册。...
View Article旧作:人品和作品
人品和作品 刘锡诚 结识老作家董均伦,已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那时我虽然已经在文艺界混过几年,在单位里同事们也都以"老刘"相称,但终归还是个涉世未深的青年,而他已经是全国知名的作家了。由于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常有的一种疏离感,除了业务上的关系外,与他几乎没有什么私人间的交往。真正与董均伦夫妇交往多起来,是在1979年之后。...
View Article李征康当选荆楚楷模
丹江口“赤脚馆员”李征康当选8月荆楚楷模 时间:2016-08-25 15:20 来源:秦楚网 【我要推荐】 今年78岁的李征康出生在武当山脚下一个农民家庭,只读到小学四年级。作为山里娃,他耳濡目染的全都是武当山民间故事,听多了,他便偷着记、偷着写。他说:“最窘迫时,我只能在烟盒纸上写作。” 李征康 秦楚网讯 记者 李寅...
View Article陈连山:民间文学是民众自己的文学
民间文学是民众自己的文学 发布时间: 2017-07-06 01:35:31来源: 中国文化报 陈连山 把源于百姓口头的民间文学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加以出版,是保护民间文学、提高民间文学地位的重要方法。民间文学传播与保存的最大困难在于口头语言的随生随灭。如果没有文字记录,现场之外的任何人都无法知晓它的存在。因此,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研究必须从采集、记录民间文学作品开始。...
View Article柯杨遗简两通——悼友人柯杨先生
柯杨遗简两通 ——悼友人柯杨 刘锡诚 柯杨不幸逝世,从大量的文学书简中找出柯杨写给我的两封书简,以为纪念。 与柯杨、(台)陈益源在龙虎山会议结束后放排泸溪河上 柯 杨致刘锡诚 (1991年9月26日,兰州) 锡诚兄:近好!...
View Article【转】国立青岛大学的教授们
国立青岛(山东)大学的教授们 □ 巩升起 从国立青岛大学诞生到国立山东大学因战争之故而迁出青岛这一段历史时期(三十年代),闻一多、梁实秋、老舍等一批文人大家在青岛展开了丰富多彩的教授、研究与创作活动,他们赋予了这座近代开埠以来素无多少文化根基的城市以博大和深邃。 闻一多:给城市注入诗意...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