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的眷恋
黄昏的眷恋 刘锡诚 我童年的时候,患了夜盲症。 每到傍晚来临,那就是我最痛苦不过的时刻了。周围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见。即使在不远的地方有一堆火,或有一盏灯,对我来说,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红点而已,微弱的光线好像是故事里常说的鬼火,一闪一灭的;要是离得稍微远一点,那就更是什么也看不见了。...
View Article民间文学研究参考资料(一)
民间文学研究参考资料(一) 小启:在整理个人藏书时,顺手整理出20世纪90年代退休之前所收藏的一些重要民间文学研究资料,展现了我国民间文学学科所走过的道路和成就,现放在自己的博客里以为留存。——刘锡诚 2014-6-20 民间文学参考资料(第一辑) ?页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研究部编 1962.(缺) 民间文学参考资料(第二辑) 152页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研究部编 1962.7...
View Article刘锡诚:心无旁骛的民间文学守望者
刘锡诚:心无旁骛的民间文学守望者 [日期:2014-07-25]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中国文化报2014-07-25 本报记者李静 “我的一生就像是一个永远在劳作中的农民,靠毅力、靠勤奋支持着我的理想,靠汗水浇灌着我的土地。”...
View Article新的学科生长点——读《贵州民间文化研究丛书》
新的学科生长点 ——读《贵州民间文化研究丛书》 由女作家余未人策划、吴家萃主编的“贵州民间文化研究丛书”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于1997年10月出版。这些著作是:王良范、罗晓明的《贵州岩画——描述与解读》、吴秋林、靖晓莉的《居都——一个仡佬族文化社区的叙述》、傅安辉、余达忠的《九寨民俗——一个侗族社区的文化变迁》、张晓的《西江苗族妇女口述史研究》、黄泽桂的《舞蹈与族群——赫章民族舞蹈考察》、杨...
View Article刘锡诚:中国民间口头文学数据库分类表(2011)
中国民间口头文学数据库分类表 (2011-03-15修订稿) 口头文学作品分库 一 神话 1、开天辟地与人类起源神话 2、自然与天象神话 (日月神话 星宿神话 气象神话 其他自然神话) 3、洪水神话 (大洪水 洪水后人类再殖神话 治水神话) 4、动植物神话 5、图腾与族源神话 6、文化起源神话 (渔猎起源神话 农耕起源神话 桑蚕起源神话 取火神话 医药发明神话 建造发明神话)...
View Article救主与弃儿
救主与弃儿 刘锡诚 在动物中,狗的特点是讲义气、通人性。民间流传着的两类故事,最能说明狗的这种特性:一类是义狗救主的传说,一类是狗救弃子的传说。这两类故事,以生动且动人的叙述告诉我们人类与动物之间的亲和关系。...
View Article我们的学术观念是怎样转变的
我们的学术观念是怎样转变的——刘锡诚:从一位民间文学-民俗学学者看学科的范式转换 [1] 吕 微 这是一个关于“责任”的故事。 一 安德明这样评价先生,先生也这样评价自己:农民刘锡诚。[2]农民刘锡诚在民间文学-民俗学的丰产园地里,耕耘了半个多世纪,身为朴实的农民,先生不保守,却很固执。...
View Article人品和作品——董均伦江源夫妇
人品和作品 刘锡诚 结识老作家董均伦,已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那时我虽然已经在文艺界混过几年,在单位里同事们也都以"老刘"相称,但终归还是个涉世未深的青年,而他已经是全国知名的作家了。由于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常有的一种疏离感,除了业务上的关系外,与他几乎没有什么私人间的交往。真正与董均伦夫妇交往多起来,是在1979年之后。...
View Article岁月苍黄
岁月苍黄 刘锡诚 离开故乡整整50年了。随着年齿的增长,对家乡的思念越来越浓重,儿时记忆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常常闪现在脑际,有时甚至到了无法排解的程度。其实,养育我的父母,早已不在人世了,按理说,生我养我的那块地方,对于我来说应是无所挂牵了,但浓烈的乡情和亲情还是时刻缠绕着我。...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