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塞罕坝
二上塞罕坝 刘锡诚 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今夏气候反常,酷热难当。8月4日,环境文学研究会的秘书长高桦女士来电话,说要举办98环境文学笔会,邀请文学界的几位朋友到承德和木兰围场──塞罕坝草原去考察那里的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要我和老伴也参加。于是我便有了重游这个生态环境优美、被列为著名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胜地塞罕坝的机会。...
View Article马昌仪:杨宽关于神话研究的书简
马昌仪:杨宽关于神话研究的书简 2017年09月11日 08: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马昌仪 字号 http://news.cssn.cn/zx/bwyc/201709/t20170911_3635099.shtml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View Article鹿忆鹿:《粟种与火种——台湾原住民的神话与传说》
粟种与火种 ——台湾原住民的神话与传说 鹿忆鹿著 作者簡介 鹿憶鹿 出生於澎湖。東吳大學文學博士,現任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
View Article马昌仪:艺术的永恒——读《黄河十四走》
艺术的永恒---读《黄河十四走》 马昌仪 《黄河十四走——20世纪80年代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田野考察报告》最近出版了。这绝不是一本坐在书斋里向壁虚构能写出来的书,而是一本艺术学家通过艰苦的田野考察所记录的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图录和田野考察报告。作者杨先让、杨阳14次率队所进行的这次黄河民间艺术考察及其所取得的辉煌成果,是前无古人的。...
View Article中秋夜随笔
中秋夜随笔 刘锡诚 中秋节是中国人和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人的三大民俗节日之一。所谓三大节日,即: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近人又在报端大声疾呼,欲加上重阳节,组成四大民俗节日。每届中秋之夜,家人团聚,吃月饼,祀月,赏月。世界各地的华人过中秋节,大略如此。...
View Article《民俗与艺术》序
《民俗与艺术》序 记得2012年的夏秋间,文学理论家陈辽写过一篇题为《刘锡诚:三十五年四“转身”》的文章,写我从1990年告别行政领导工作后,“致力于文化史迹的研究、中国原始艺术的研究、民间文学学术史的研究,先后出版了三部能够留存后世的著作:《追寻生命遗韵》、《中国原始艺术》、《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史》以及《民间文学:理论与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等多部著作。”...
View Article【民俗杂俎】漫说头发
漫说头发(民俗杂俎) 刘锡诚 头发作为一种人体文化,具有三方面的价值:一是实用的,二是民俗的,三是审美的。比如头发入药,这是实用方面的价值,似乎用不着多说什么。这里要说的是头发的民俗象征和审美观念。...
View Article民俗学:过去、现在和未来——2006年10月26日在中央民族大学的演讲
民俗学:过去、现在和未来 (2006年10月26日在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专业博士生与硕士生的演讲) 刘锡诚 [引言]...
View Article【陶思炎】刘锡诚:民俗学理论家与探索者
第101章 刘锡诚:民俗学理论家与探索者 书签 目录 评论 收藏 封面 陶思炎 刘锡诚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民俗学家和文学评论家,自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以来,一直活跃在中国的理论界和学术界,虽多年担任《文艺报》、《民间文学》、《民间文学论坛》等杂志的主任或主编,并曾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俗文学学会等学术团体任领导职务,但敏于探索,勤于笔耕,中年过后更是真知灼见迭出,不绝才思泉涌。...
View Article【转】《万物守护者:记忆的历史》
《万物守护者:记忆的历史》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北京青年报 ◎(美) 迈克尔·S.马龙/著 ◎程微/译 ◎重庆出版社 ◎2017年10月出版...
View Article